P2P网贷是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模式之一,近年来P2P网贷平台和网贷交易额每年都以很快的速度递增。但其中出现问题的平台不在少数。宏观层面看,从银行存管、备案、信息披露三大块完善对P2P网贷平台的监管。
怎样的P2P网贷平台是合规的呢?
合规的P2P平台都有相同的共性,了解以下这几点,可以避免80%的雷区。首先,合规的P2P平台具有ICP许可证,这是必须的;其次,符合网络借贷信息法律、法规的要求;最后,符合银行存管要求。
第一点:具有ICP许可证。ICP经营许可证是准入门槛之一,只有完成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备案登记后,申请ICP许可证,才能开展相关业务。ICP许可证是合规平台必须的条件,只有有了许可证,才能说明平台获得了相关监管部门的认可。
第二点:除了要求ICP许可证,平台还需做到以下几点:1、信息披露:包括备案信息、组织信息、审核信息及融资项目基本信息、借款人基本信息、风险评估及可能的风险结果、已撮合未到期融资项目资金运用情况等;2、明确中介信息:明确信息中介地位,网贷平台不是金融机构;3、不得承诺保本保息:不向投资人作出保本保息承诺;4、不得触碰红线:包括“十三条禁令”“校园贷禁令” “金交所合作禁令”等。
第三点:必须由银行存管。银行存管是P2P合规的硬性标准,“银行存管”模式对平台资质和运营能力的要求非常高,只有风控能力强、安全系数高、有实力背景的平台才能真正与银行达成资金存管合作。只有通过银行资金存管,平台才能真正做到与用户资金完全隔离,避免设立资金池、挪用资金等风险。
因为网络借贷而受到借贷平台的骚扰甚至恐吓、威胁,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,怎么处理?
建议通过合规的网贷平台进行借贷,按照有关规定,P2P网贷平台只能提供中介服务,平台不为借贷双方提供担保及不得为自身融资,因此,合规的P2P平台一般不会出现上述违规情况。如果因为通过P2P平台借贷,受到网贷平台的骚扰甚至恐吓威胁的,可以根据具体情况、问题性质,向公安部门、银监会、工信部门等举报反映情况。出现这样情况的问题平台,可能存在其他违规或违法的行为,应该由有关部门对其进行整改并追究相应的责任。
现实情况中如果被别人冒用信息办理了贷款,应该怎么办?
无论是传统的金融机构借贷还是互联网平台借贷,被他人冒用个人信息办理贷款的前提都是个人身份信息的泄露。
首先,日常生活中,慎重保管身份证等重要证件,如办理业务需要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时,注意加上签注,注明“仅供某某单位或某某人用作某某用途,用作其他途径无效,落款日期”,签注文字写在身份证范围内,但不能挡住身份证号。如发生身份证丢失或被盗,及时挂失和补办,降低风险。
其次,一般借贷平台还需要进一步确认审核借款人信息,例如视频验证,面对视频做出点头、微笑、摇头等指定表情,如有人借口以其它理由要求作出上述行为的,慎重查证对待。
万一发生个人信息被冒用办理了贷款,务必保存相关证据,及时报警处理。
此外,还有些网贷平台可接受“投资”,标榜高额回报。这样的行为是否属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?
网络借贷是个体和个体之间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的直接借贷。P2P网贷平台是从事网络借贷信息中介业务活动的金融信息中介公司。根据我国法律及政策,P2P网贷平台不能为自身融资、接受和归集出借人资金、形成资金池、拆标、向出借人承诺保本等行为,否则,该平台可能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刑事犯罪。